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亞果出任務』,最佳導演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台灣的新聞台除了”youtube”與”行車紀錄器”外,總算報點有意義的新聞了,提到近十年來最佳導演得主只有李安兩度與最佳影片擦身而過,這是真的,但亞洲人真的比較吃虧嗎?來查一下奧斯卡歷年入圍與得獎資料其實會得到些有趣的發現。
Q1:歷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卻與最佳影片擦身而過的除了李安,還有誰?(和李安同病相憐的朋友?)
Ans:
自1990年迄今(共24年),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得主相同的共18位,佔75%強(顯示此兩獎項具強相關),而僅得最佳導演卻無法獲得最佳影片的則有6位
1. 其中李安的確佔了兩次,『少年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3),今年最佳影片為『亞果出任務』(ARGO,2013)
2.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6) ,當年最佳影片為『衝擊效應』(Crash,2006)
但不只李安,其它幾個當年最佳導演也有類似命運
3.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3),當年最佳影片為『芝加哥』(Chicago,2003)
4. 史蒂芬索德勃(Steven Soderbergh)的『天人交戰』(Traffic,2001),當年最佳影片為『神鬼戰士』(Gladiator,2001)
5. 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1999),當年最佳影片為『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1999)
6. 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的『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90),當年最佳影片為『溫馨接送情』(Driving Miss Daisy,1990)
所以李安其實並不孤單,許多鼎鼎大名的導演其實都有類似的獲獎狀況。
『亞果出任務』(ARGO,2013)雖是今年最佳影片,但未提名主角類獎項,導演也未入圍,有獲得最佳改編劇本,到底最佳影片會與哪些獎項強相關?
Q2:歷年最佳影片與導演/男女主角/劇本得獎的關聯性如何?
Ans:
自1990年迄今(共24年),男/女主角得主與最佳影片重複者僅有8部,佔33%弱
劇本(原著/改編)與最佳影片重複者有18部,佔75%強。
這意味著『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有著濃厚關係,導演是影響一部電影的成敗無庸置疑,而最突出的劇本與最佳影片也有相輔相成之效。
但好的演員發揮只能撐起電影的局部,就如桌子只有一兩個腳還不夠。(這些結論其實是廢話與常識,但佐以歷史數字便有理直氣壯的理由)。
Q3:而當年貴為最佳影片,卻未得到任何一座最佳導演或最佳原著(or改編)劇本的『弱勢最佳影片』為何?
Ans:
自1990年迄今(共24年)僅三部為我定義的『弱勢最佳影片』(受到導演與劇本獎強力挑戰的影片)
1. 2006年最佳影片『衝擊效應』(Crash,2006) 受到『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6) 強力挑戰(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2. 2003年最佳影片『芝加哥』(Chicago,2003) 受到『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3) 強力挑戰(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3. 2001年最佳影片『神鬼戰士』(Gladiator,2001)受到『天人交戰』(Traffic,2001)強力挑戰(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其中,這六片我最喜歡的是『戰地琴人』…
Q4:既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這麼重要,那大三元(三項皆得獎)的有哪些片子?
Ans:
自1990年迄今(共24年),大三元以上的片子有14部,能呈現一路看好的態勢,共計58%
而大四喜(加上男/女主角)則有四部,有必要逐一唱名,分別為:
1.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2011)
2.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2000)
3.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5)
4.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2)
都很有名,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今年的『愛慕』(Amour,2013)挾著坎城金棕櫚的餘威,同時入圍最佳外語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獎項,可惜的是Jean-Louis Trintignant未入圍男主角,個人認為是遺珠。而外語片在奧斯卡地位如何?
Q5:最佳外語片同時挑戰最佳影片,成功機率如何?
Ans:
Mission Impossible!!
以結果來看,外語片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已經是一種極大的肯定了,要同時得獎是不可能的任務。
自1970年以來有四部最佳外語片以此形式入圍,但都沒得獎 (成功率0%),分別為
1. 『愛慕』(Amour,2013)
2. 『臥虎藏龍』(2001)
3.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1999)
4. 『大風暴』(Z,1970) (這部應該沒什麼人看過,我也沒有聽過…)
雖然如此,但以上四片亦可證明下列說法絕對成立:『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語片,一定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得主。』
Q6:最佳外語片的導演能挑戰奧斯卡最佳導演?
Ans:
Mission Impossible!! Again!!
答案也是:入圍就是極大的肯定,連費里尼與柏格曼都拿不到最佳導演,就知道奧斯卡是不會頒最佳導演給外語片導演了
最佳外語片導演挑戰最佳導演失敗名單: (成功率0%)
1. 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愛慕』(Amour,2013)
2. 李安(Ang Lee):『臥虎藏龍』(2001)
3. 羅貝多貝尼尼(Roberto Benigni):『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1999)
4.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4)
5. 菲特瑞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76):『愛瑪阿德』(Amarcord,1975)
6. 柯斯塔蓋弗拉斯(Costa-Gavras):『大風暴』(Z,1970)
7. 菲特瑞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8又二分之一』(1964)
Q7:奧斯卡最佳影片有何特殊提名?
Ans:
2009年以前,最佳影片都是入圍五片
2010年以後,此名額便開放為9~10部,並且開始有動畫片入圍。
動畫片命運同外語片一般,只會入圍,不會得最佳影片,但肯定為當年的『最佳動畫片』獎項得主,迄今共2部,分別為:
1.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2011)
2. 『天外奇蹟』(Up ,2010)
了解完這些潛規則,下次和朋友賭奧斯卡時,就不會胡亂猜一些自殺名單了
電影世界絕不等於好萊塢或奧斯卡,天下之大,每年仍有一些好片從世界各地持續地被創造出來,而奧斯卡獎項猜測其實只是生活樂趣中的一部分。奧斯卡最佳影片絕不一定是最佳影片,每個人心中的最佳影片,不該只是ARGO,而是該由你自己來決定與判斷的…。
Kafel Chang 卡費羅 2013/02/28
備註:
1. 本文電影年份均以奧斯卡當年年份為主,並非電影實際出品年
2. 以上資料多數參考自以下這個相當用心整理的網頁!
http://www.taosmemory.com/oscar/nominee.html
謹向該站長與Network God致意!!(ps:李安向Movie God致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