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軍中樂園:兩段想望/兩次夢碎

MyScore:7.5

軍中樂~1  

鈕承澤無疑已是台灣商業電影的高手,也是位擅長談的導演,無論是『艋舺』(2010)生猛有力的兄弟情誼,或是『愛』(2012)裡世間感情的雜燴拼盤,他的電影的確已具備一定的格局與品質,鏡位與技法運用也有一定的美感與成熟度,一如『艋舺』後段的蒙太奇,或『愛』片頭開始一鏡到底的大膽嚐試,甚至是影片中偶然穿插的單顆長鏡頭(ex:電影『艋舺』中,替老大送殯的夕陽遠景),也不難看出其師法經典,提升電影質量的痕跡與企圖。而這樣的技術與創作態度,也是台灣電影產業提升過程中,最為需要的元素。

電影『軍中樂園』將時光回溯到1969年代,來到國共對峙時期下的金門。這裡有被迫流離他鄉的大陸老兵(陳建斌),有遭受部隊老鳥惡整的痛苦阿兵哥(王柏傑),也有純情卻慘遭兵變的八三么小兵(阮經天)。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反攻復國大業當前,秘密茶室(八三么)是那個時代慰勞國軍弟兄的特殊產物,良家婦女不做這行,裡頭的小姐當然也有著自己的挫折故事…。

這樣背景的男女交會下,雖說歡場無真愛,『軍中樂園』理應只是個慾望橫流的地方,本當流精不留情…。對擅於』的鈕承澤來說,如何談情?才能言之有物,又能深刻動人?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影評]絕命正義(The Rover):為誰絕命?

MyScore7.0 IMDB7.1

the-rover-trailer-robert-pattinson   

電影絕命正義(The Rover,2014)故事設定在澳洲崩壞十年之後』,因此,場景頗有末日蕭條,萬物荒蕪寂寥之感。主角Eric(Guy Pearce飾演)是一個心情不好,在酒館小酌悶酒的男子,此時,停靠在路邊的車突然被三名持槍匪徒搶走,於是,整部電影開始以Eric憤怒尋車,且其後巧遇Rey(Robert Pattinson飾演,匪徒Henry之弟),一同追殺三名匪徒的故事為主軸…。

導演大衛米奇歐(David Michôd)所刻劃出的末日情境,除了荒蕪貧瘠的地貌屋宇外,人與人之間已毫無信任,人手一槍,搶奪物品/剝奪他人生命等等惡事,已是世界Collapse之後的新生存法則…。作曲家Antony Partos以鼓聲或電子長音的配樂,相當適切詮釋這樣的末日景況,頗有韻味。

David Michôd的電影節奏雖較緩慢,偶會出現冗長之單鏡頭,但仍不難看出其擅於營造環環相扣的敘事氛圍,電影可說是慢而不膩,雖戲分多數集中在兩位主角(Guy Pearce/ Robert Pattinson)身上,但搭配兩人互動與演技,仍具備相當的可看性。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露西(Lucy):知識歌詠

MyScore7.2 IMDB6.6

Lucy Movie New Film Poster 2014   

對台灣觀眾而言,露西(Lucy)是少數在台灣(台北)取景的好萊塢大片,再加上盧貝松(Luc Besson)編導、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摩根佛里曼(Morgan Freeman)領銜主演的號召,首週戲院就有著類似過年檔期大賣的態勢,的確會是今年台灣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喜不喜歡盧貝松(Luc Besson)的電影,見仁見智,但電影『露西』(Lucy)的確是盧貝松遊走於商業片型與主題論述中相當成功的作品。從影片節奏看來,俐落而流暢,該有的速度/暴力與飛車競逐都有兼顧,也沒有因為深層論述而拖累整體節奏的情形。同時,電影再以大腦發展論來闡述人類的潛能,如果向上發展到20%,30%,40%...,有哪些可能性?會是什麼狀況?如果可以達到100%的話,又該用在什麼用途上……?諸如此類的劇情推展,再加入宇宙源起/生命起源/知識發展的穿插,使得電影多了些新意與主題延伸的空間,可說是照顧到一般商業電影觀眾,也兼顧到一些喜歡思考的觀眾,可謂相當討喜的設定

電影的開頭始於細胞的分裂,分裂,再分裂,隨後帶出百萬年前的猿人(而博物館內的猿人也叫Lucy,與主角同名,顯然是編劇刻意的安排),這樣的開頭讓人直接聯想到史丹利庫伯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只不過後者是天外飛來一根柱後,猿人開始思考使用工具,進行狩獵/禦敵的知識發展歷程…。本片則是露西以類似名畫『創世紀』(米開朗基羅)的手勢與Lucy猿人作知識傳承...,兩部電影同樣帶到知識的獲取,方法卻截然不同。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哥吉拉(Godzilla 2014):誰能稱王?

MyScore8.0 IMDB7.1

godzilla-1   

Gareth Edwards導演的2014年新作『哥吉拉』(Godzilla,2014),不單是部怪獸電影,更是部從人文觀點出發的電影,它反思著人類的傲慢,自以為是的老大心態。當巨獸們為繁衍/為爭王,而恣意踐踏人類家園時,人類的蒼白與無力,都成為電影特效背後,留給觀眾的鮮明省思。

雖然電影最終結局必然是哥吉拉獲勝,以利埋下續集伏筆;而年輕主角Ford(Aaron Taylor-Johnson飾演)極為強韌的生命力(幾乎很難死),以及拯救與擁抱妻兒的結局,也與數不清的好萊塢大片架構相仿。但電影『哥吉拉』(Godzilla,2014)的視角可謂擺脫傳統英雄主義的主流價值,在這裡沒有絕對的人類英雄(ex:酷斯拉被圍剿擊斃),也沒有哥吉拉為人類而戰的劇情安排(還是以人類為主體的根本思維),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在面對地球上古老巨獸的爭王戰中,只能觀察,只能實驗,只能追蹤,只能嚐試反擊,最終卻也只能選擇逃難並等待解救

從哥吉拉現身的取鏡視角,我們即可依稀看出端倪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歡笑背後

robin_williams   

國語歌曲『小丑』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 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也許這正是好萊塢影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人生寫照。

這位堪稱一代喜劇泰斗的巨星在2014/08/11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死亡固然是人世必然面臨的常態,但羅賓戲外人生的選擇與螢幕形象竟如此不同!?倒也給影迷無限的驚訝與遺憾…。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戲裡人生,往往連結著喜感,歡樂,撫慰並鼓舞著人心。他可以是挑戰傳統/求新求變的中學老師(春風化雨);也可以是充滿耐心,鼓勵人才的大學教授(心靈捕手),他可以渾身充滿活力(早安越南),也可以扮醜搞怪且充滿溫情(窈窕奶爸),並安定著長出尾巴/惶恐的幼小心靈(野蠻遊戲);他可以是親切穩重的羅斯福(博物館驚魂記),也可以是謹慎細心的艾森豪(白宮第一管家)…。羅賓威廉斯的戲裡外型儘管多變,但實際帶給人的特質卻大抵相仿,這是他的最大優勢(帶給人歡笑/穩定/樂觀),同時也是他的缺點(角色限制性),他雖不是我最喜歡的演員類型,卻絕對是值得敬重的專業演員。

有一段軼聞是:私底下的他,在好友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Reeve)全身癱瘓住院療養之際,他來到醫院,假扮起俄羅斯的瘋癲醫師探病,讓憂愁多日的好友,終於笑顏綻放的故事(參考維基),著實讓人感動。可以想見,他是一位竭力將歡笑帶給別人,而將憂愁留給自己的人,無論是螢幕前/後皆然…。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女神的力量

MyScore6.8 IMDB5.6

grace_of_monaco_ver3_xlg   

電影『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主要的故事情節,發生在1960年代好萊塢巨星Grace Kelly(Nicole Kidman飾演)息影,嫁入眾人稱羨的皇室豪門後,所必須做出的抉擇:一方面是獲得導演希區考克新電影艷賊的邀約,讓她有機會忠於自己的興趣,復出影壇,再次做她最愛的事(而不只在皇室中拍拍短片過過乾癮…);另一方面,則是面對受到法國總統戴高樂壓迫下的摩納哥國王夫婿與人民,她可否在童話般的真實人生中,真正扮演好摩納哥王妃這個角色?

當然,這部電影並未試圖改變歷史的軌跡,眾所周知,她選擇了後者,也造就如同電影片名中一語雙關的/優雅的”Grace of Monaco”

而電影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個無武裝,無部隊,無腹地,無物資供輸線,事事都得靠人的弱國(摩納哥),該如何抵抗環伺其周圍的強權(法國)侵擾?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形式凌駕意義

MyScore6.8 IMDB6.5

fx_fuen41441395_0024   

電影『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有著極為前衛不俗的開場:全然的黑暗裡,流離詭譎的電子樂音,由低迴沉吟逐漸轉為尖銳具侵略性,全然令人不安的節奏,伴隨畫面中央的小白點隨樂音逐漸放大,放大,最終咻然轉成強烈白光,緊接女聲單音/單聲/單字發聲練習,最終帶到人類瞳孔及片名”Under the Skin”的全白畫面。很棒的表現手法,可以隱約感受這是一種從外星萌發的生命開端。

其後,迅捷的重機騎士,藏匿路邊的女屍,Scarlett Johansson的更衣,駕駛貨車徘徊街頭的巡獵,都透露著奇特詭異的氣息。Scarlett Johansson彷彿急著認識這個世界的新奇:從女屍上的螞蟻,飛舞窗邊的蜜蜂,好奇的張望街上平凡的人群。Scarlett Johansson眼神放空,試著與路上男人攀談,一次一次的反覆中,有的男人順利下車,有的男人被色誘後慘剩皮囊。故事至此,色誘獵殺橋段,像極了中國聊齋『畫皮』的前半段,但這部電影並未完全依此軌跡,Scarlett Johansson也不完全是異形獵殺的樣本凶器,她持續展開了對世界的探索:練習像凡人一般吃蛋糕,卻只能嘔吐(學習做人);原本該獵殺卻釋放了怪臉男(第一次有憐憫感覺);與留宿她卻未貪圖她身體的男人萌生感情,差點情不自禁以正常體位做愛(第一次體會感情)(ps:小心!會破皮);末了,甚至反而遭遇到男人的強暴攻擊,原形畢露,只能抱著美麗的皮囊哭泣…。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Jonathan Glazer並沒有完全交代Scarlett Johansson和重機男子們的任務關聯或物種來由(外星異形?來地球目的為何?),也未揭露色誘獵殺男人的目的與作用(供應這些物種養顏滋補用?和『畫皮』一般?),但從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物種旅程看來,牠雖對這世界保持好奇探索,但執行上卻不如同類般堅毅無情,亦不夠設防人類的黑暗面,最終受害於人類之手,以結局來說是位失敗的物種…。我個人無法準確臆測這部電影到底要說些什麼?也無法洞悉導演的奧義到底在哪?但比起一般老梗電影,這部電影還是有著形式上的趣味與意圖。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完美男孩

MyScore7.2 IMDB8.4

the-fault-in-our-stars-movie-still-15   

改編自John Green小說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部關乎癌末病人看待生死價值的電影,同時也是部清新的愛情電影。這部影片提出了不少看待生命的角度,雖然人的生命結局終難改變,但當我們的視角開始不同,中間所發展的歷程也會有所不同……。

面對死亡,你能夠保持樂觀又陽光到什麼地步??

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創造了一個極端又完美的人格典型,一個無可救藥地樂觀、積極、熱情、保持旺盛好奇心的大男孩Gus (Ansel Elgort飾演)。雖然這個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也曾得到骨癌,但他幸運戰勝了,並積極參與癌友Isaac (Nat Wolff飾演)的激勵聚會,進而與女主角Hazel (Shailene Woodley飾演)有了情感的邂逗,愛苗由此誕生…。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行動代號:孫中山

MyScore7.2

fx_fctw78437506_0008  

表面上,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演的是校園裡貧窮學生爭奪銅像賣錢的荒謬劇,但透過『孫中山』這個符號,電影卻隱喻了年輕世代對貧窮的不滿,對舊體制的抗爭,進而衍生的種種作為…。我們從電影裡,可以看到導演易智言對這群焦慮世代未來方向的指引:要擺脫窮困,戰勝體制,『合作齊力』可是遠比『各顧其利』更有機會達成…。

在孫中山先生建國已破百年之際,所謂三民主義的理想國度,其實早已被資本主義替代,貧富差距拉大,多元思想紛陳,國父銅像也逐漸成為舊時代的象徵,冰封於校園儲藏室一角,成為乏人聞問,甚至淪為貧窮學生覬覦販賣的廢品。

『男孩們繳不出班費,進而聯想到販賣國父銅像』的故事設定固然天馬行空,在執行面上也相形笨拙,但這顯然這是劇本刻意埋入的狂想曲,目的還是在於拉入『孫中山』這個特殊符號進入故事批判架構中(否則主角們努力蒐集破銅爛鐵轉賣,豈不更可合法賺錢…)。這就如同去年金馬影展『都是伏爾泰的錯』的劇本裡,阿布戴柯西胥讓北非非法移民的困境,在伏爾泰的銅像底下展演,並成為極大諷刺。導演易智言讓行動代號:孫中山發生的種種事件,伴隨著仰望國父銅像在台北街頭巡禮的鏡頭,讓我們眼睛看著偉人』和所謂依他理念建構的城市,心底卻思索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幾兮???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MyScore7.8 IMDB8.7

2014-X-Men-Days-of-Future-Past   

曾幾何時,Marvel漫畫的商業電影已經逐漸成為影迷必看的電影選項,無論是復仇者聯盟系列、X戰警系列,從主要英雄再逐一拓展到個別英雄外傳,如果有空去查查片商洋洋灑灑的發片計畫,你會發現未來幾年,還有鋪天蓋地而來的續集電影等著排隊大賺你的鈔票,更遑論其他如DC系統或星際爭霸戰系列的電影了。

這麼多商業電影續集的推出,是狗尾續貂,還是再造新局??其實都有可能。看到『X戰警:未來昔日』導演還是Bryan Singer,其實我心裡有點擔心,但IMDB是嚇死人的8.9高分,再衝著『X戰警-第一戰』的好印象,實在沒有不看的理由!

fx_fuen01877832_0022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呢喃之旅

MyScore8.4 IMDB7.7

la_grande_bellezza_ver3    

無疑地,觀看保羅索倫提諾(Paolo Sorrentino)『絕美之城』時,不由得會聯想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經典名作『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1960)。或許連結於諸多相似的羅馬場景(古典庭園/一再出現的噴水池);或許連結於以主角為核,反照週遭浮世眾生的相似敘事架構;或許連結於狂歡縱樂的歡愉,清議閒談的背後,卻難以掩蓋的虛空;抑或許只是我義大利電影看太少,所強加附會的刻意連結……

但無論如何,『絕美之城』絕對不算是『生活的甜蜜』的再生膺品,Paolo Sorrentino也絕不是奉Federico Fellini為唯一圭臬的複刻後輩。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同樣拍出了極其豐富的人物神采,以超越一般電影規格的水平創造出複雜與深刻『絕美之城』在音樂與運鏡上,有著更為精準而華麗的現代技法。『生活的甜蜜』則勝在對俗世空虛心靈的描寫,極其深刻。平心而論,兩者的豐富與內涵兼具,都是足以傳世的優秀電影作品。

托尼瑟維洛(Toni Servillo)的明星魅力,由狂舞派對中插入的第一顆叼菸/微笑鏡頭開始,在眾人迷亂/我獨笑』、『眾人漫舞/我抽離的螢幕設定中,無需介紹,即已吸納所有視覺焦點,同時簡明不語地向觀眾宣告了:主角正是我!!托尼瑟維洛雖無法像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一般,能單憑那股年輕帥氣瀟灑不羈的螢幕形象來吸引影迷,卻也能透過合乎自己年紀應有的直率個性深度思維,來樹立角色的風格魅力。而這部電影從他出現後,Paolo Sorrentino也刻意讓羅馬眾生圍繞在這位六十五歲的主角(Jep)周圍展演/發聲,道盡人生旅途中數不盡的細細瑣瑣的呢喃低迴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甜蜜殺機/大稻埕雜談

甜蜜殺機 MyScore7.2 ;大稻埕 MyScore6.0

1111115   

甜蜜殺機』是國片少見的,能將喜劇拍得如此順暢的佳作,它的喜感來自劇本裡刻意埋入的詼諧對話,來自於男/女主角(蘇有朋/林依晨)自然交融的化學效應,也來自於導演精簡快速的運鏡與剪輯。看本片風格,很難聯想導演是曾拍過『命運化妝師』的連奕琦,從整體敘事的流暢度來看,連導在這部電影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也較前作明顯進步許多。只可惜大台北票房859萬,比起同期之賀歲片『大稻埕』仍相去甚遠,也證明了票房與電影品質永難劃上等號。接下來的大陸票房,就看耕耘大陸許久的蘇有朋/林依晨的魅力了。

所謂喜劇的詼諧,未必一定需要演員刻意裝扮誇大表情。近期如『大稻埕』的兩位搶戲胖男孩、『總鋪師』的三位網友,都是片中刻意安排,色彩鮮明的甘草人物,在表演上做足了扮傻/扮醜的喜感表情。當然,每個人對幽默的認同標準或有不同。對我而言,能夠將喜感鑲嵌至對話中,溶入角色性格中,無疑才是更高層次的喜劇呈現。

我們可以在『大稻埕』裡,看到宥勝偷聽豬哥亮調情隋棠時的憋嘴狂笑,但這樣做足了表情的笑果,卻可能比不上『甜蜜殺機』裡,蘇有朋的一個表情,或馬念先的一句台詞,甚至吳中天抗議頭戴安全帽的喜感。『甜蜜殺機』至少在喜感的呈現上,與一般國片有了明顯的區隔,也示範了所謂喜劇,並非僅能透過表情的浮誇,言語的鄙俗來傳達,而是經過縝密設計的劇本,一樣能從對話以及觀眾對情境之預想來達到笑果。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MyScore8.4 IMDB8.4

hr_The_Grand_Budapest_Hotel_3  

對我而言,Wes Anderson是位讓人驚艷的導演,而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則是一部讓人驚喜的電影。

力求平衡的構圖,繽紛瑰麗的色彩,充滿童趣與奇想的世界,在Wes Anderson電影裡,可以看到他竭盡心力地突破既有的電影框架,不讓創意侷限於索然無味的重複老梗中,進而拓展了另一種敘事的可能性。

也許有點天馬行空吧!在他的電影裡,部分橋段有著略顯誇大與違反物理原則的設定,但在一定限度的範圍裡,反而適度地為電影增添了些許趣味。他的電影世界帶著濃濃的童趣,而所謂童趣,並非天真幼稚,或是流於小故事大道理般的兒童讀物。在這部電影裡,音樂與旁白貫穿全場,人物設定,像童書般立體鮮明,雖然沒有太多需要深入思索的黝暗人性,但在這樣的劇本裡,詼諧中還是得有人死,結局中夾雜哀愁,你還是可以從Wes Anderson的故事裡,不經意地看到他對人性的敏銳觀察,以及他對軍事政權的歷歷控訴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黑人民權推進史

MyScore7.4 IMDB7.1

movies-the-butler-poster   

白宮第一管家』看似描寫黑人主角Cecil Gaines(Forest Whitaker飾演)在白宮服務34年的點滴,實則透過這樣的時代縱深(34年,跨越七位美國總統),細數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點滴。再透過Cecil與其子Louis兩代面對白人政權展現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衍生而來的風暴,從社會抗爭到家庭衝突,從背離到和解,最終匯結成電影作者對民權運動的歌詠。

透過這部電影概略了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歷史,可說是觀看本片的額外收穫。畢竟美國黑人從1863年南北戰爭以來,雖然在法律上獲得了解放,但存乎於白人心中的種族優越感,實非一時一刻可以消瀰。再加上黑人長年普遍在智識與教育上遠遜於白人,使得黑白種族在經濟與社會地位存在明顯鴻溝,多數黑人即使不再為奴,仍不免讓自己委身於白人老闆底下,進行低階/取代性高的勞動型工作以求溫飽。而即使二戰以後,美國種族隔離政策依舊存在…,如今看看電影,再重新回頭檢視那個年代,那個看似重視民權的山姆大叔,其實表裡並非完全如一…。

『對比剪輯』,是電影『白宮第一管家』最讓我感到優異的技法。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電影影評]挪亞方舟(Noah):罪與罰

MyScore7.0 IMDB6.7

noah00   

舊約聖經中,挪亞(Noah)的故事約在創世記六到九章。在這些描述裡,挪亞是位義人,也是位與神同在的人。相較於神創造世界後,繁衍數代的亂世罪人,挪亞更顯得完全,是被神檢選出的。創世紀第六章提到,耶和華見世人終日思念的都是惡,便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啟示錄裡人類的終局是用火來滅絕,而創世記裡的清理則以水來分別,也才有接續下來挪亞方舟的故事發展...。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電影劇本以聖經故事挪亞方舟』為架構,但在情節發展與人物詮釋上,卻做了不小的修改,甚至有部分背離了聖經的描述與挪亞(Noah)的人物原型。因此,勢必引發不少宗教上的爭議,觀影時建議以純欣賞電影作者創意揮灑的角度觀之,才不致被改編後的劇情所誤導。

比較大的改編在於聖經裡,挪亞是一家八口進入方舟(挪亞夫婦/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創世紀713),而非電影所述,只有長子閃的媳婦進入,更遑論次子含因女子未上船而憤恨的情節 (在本片是仇恨的起始點)。另外,電影對挪亞的詮釋也與聖經不符,聖經裡耶和華揀選了挪亞是因為他的,電影裡他的揀選擇則是因為執行力,創世記裡並沒有太多挪亞的內心掙扎,因此也沒有所謂他對於人類是否應該滅亡的探討,此外,挪亞飲酒不蔽體的橋段與聖經描述也存在細節上的落差...。其實存在這些差異倒也無妨,如果電影平鋪直敘又照本宣科聖經故事,實在相當無趣,適度的改編的確有助於讓電影作者多些揮灑的空間,也增加了電影的懸疑與娛樂性。但本片最讓我吒舌與啼笑皆非的是,Darren Aronofsky竟選擇了讓激似於變形金剛的石頭守護者出現,格格不入的跳Tone配置,實在大大減損了這部撓富哲學/宗教意涵的電影應有的力道。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為誰而戰?

MyScore7.4 IMDB8.4

fx_fcen51843866_0006  

美國隊長2Marvel眾英雄電影中相對較有深度的一部,它文戲比例較高,主題相對嚴肅。由於美國隊長(Steven Rogers)經歷二次大戰對抗納粹、經歷冰封多年而來到現代的特殊背景,加上其人格特質充滿單純堅貞的信念,使得這部電影可以在『時代差異下的價值困惑』、『正義機構裡的政治權謀』與『超級英雄的信仰危機』的幾個子題中揮灑,稍稍讓它與其它Marvel英雄電影有所區隔。

美國隊長Steven Rogers(Chris Evans飾演)代表的是傳統美國精神的象徵,在二戰時期對抗萬惡納粹,代表正義的化身。這種信念根基於對相信的事物全然的信仰,全然的堅信,進而灌注以全然的熱情,勇敢/無懼地衝刺。所以,Steven Rogers(美國隊長)相對於聰明的Bruce Banner (浩克)Tony Stark (鋼鐵人)確實顯得癡傻,但也絕非Thor(索爾)般略顯愚蠢的單純天真。過去,這種信念或許在某個年代成立,但當時空轉換,電影中出現善惡難辨的Nick Fury(Samuel L. Jackson飾演)形象正派的Alexander Pierce(Robert Redford飾演)、對與錯界線不再明確、神盾局也未必純淨的情形下,美國隊長最大的敵人恐怕不是冷酷殺手Winter Soldier,而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根本迷思了。

是否很熟悉呢?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曼德拉:漫漫自由路(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對比今昔

MyScore7.4 IMDB7.1

1387449947-2812609779_n   

同樣從街頭抗爭運動起家,當我觀看電影『曼德拉:漫漫自由路』(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2013)之時,正值台灣學生攻佔立院抗爭之際,先不論服貿的對錯與否,在民主法治國家,做為一個有膽識的社運領袖,你佔據了國會殿堂,破壞了公物資源,違反了法令,就得在事後面對法治社會下的審議與檢討。這無關訴求議題的正當性,無關民意的向背,無關立院諸公是否真得醜態盡出?無關政府是否真的顢頇無能?即使爭上了新聞矚目焦點,即使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取得了輿論賦予的某些『正當性』(相較於先前的辱罵教長、鞋丟縣長),當在立院發言台的『高潮』興奮逐漸散去,當身旁打卡的同學一一回校,有擔當的社運份子,就該像曼德拉一樣,面對並擔負起該有的法律責任,並藉以累積未來的政治實力,多年後,再從政壇走向真正的立院議場,合法地捍衛你的理念,這才是台灣多年累積的民主該有的進程。

回到電影本身,曼德拉的傳記電影前段描繪了社運的幾項特點:

社運是激憤的,是煽動人心的,言語帶來魅力,也帶來激情。人對現實的憤怒,從口號的呼喊中凝結在一起,從遊行的互相打氣中,逐漸壯大。然而,當和平的抗爭無法見效,更激烈與武裝的抗爭於焉展開。帶來的是一報還一報(一暴還一暴)的撕裂衝突,與社會秩序的動盪。這樣的曼德拉,面對白人法律的終身監禁的判決(企圖以武裝暴動推翻政府罪名),其實是在正常不過的法治運作了。而曼德拉早年將他的生命獻身於這樣的抗爭中,早有赴死打算。但在逃過死刑宣判的那一剎那(判終身監禁),仍不免鬆了口氣,此實為人性之必然。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影評]自由之心(12/Twelve Years a Slave):等待黎明

MyScore7.8 IMDB8.3

banner-12-years-a-slave   

就題材上,『自由之心』當然是一部格局端正,政治正確的電影。黑奴是美國的歷史原罪,透過電影嚴肅地反省過去固然有其利基,但如果單憑此點就想要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殊榮?似乎也沒那麼容易。去年此類主題的奧斯卡大片有『林肯』與『絕殺令』。『自由之心』雖不似『林肯』般深奧優雅,也沒有『絕殺令』的狂野揮灑,但Steve McQueen在這部電影裡,展現了更全面且細膩的電影技法與敘事能力,用自己的鏡頭,透過故事主角Solomon Northup的親身遭遇,解構那時代蓄奴的景況與追求自由的不滅精神。因此,『自由之心』的優點,絕不單單僅止於政治正確而已。

故事的起點是1841年,眾所周知的美國南北戰爭則始於1861年,在那個年代裡,北方黑人享有自由,南方則是棉田莊主蓄奴的天堂。由於需求造就供給,在電影裡我們看到Solomon Northup硬是在北方自由之地(華盛頓)被騙為奴,隨著人口販子供應鏈(綁架、集中、押解、販賣)來到南方,再看到主人們將黑奴視為貨物/財產/債務般地買賣/移轉或租借,自視其為資產擁有者而任意施予凌虐/鞭刑或臨幸,這些景況,在Steve McQueen冷靜的敘事語法裡,不煽情地逐一呈現。

如同Steve McQueen過去在『飢餓』(Hunger,2008)裡,有一段Michael Fassbender與神父的精彩辯證。『自由之心』也有一段Bass(Brad Pitt飾演)與Epps(Michael Fassbender飾演)對於人權/法律與私有財產權的爭辯橋段可以對照,導演似乎透過Brad Pitt的口,說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論述:『法律會改變,宇宙真理卻是恆久不變,而這個真理就是黑人與白人是相似的,恆久的壓迫是殘繞在這個國家(當時美國)的病態行為,總有一天會覺醒與被反撲…。』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天注定(A Touch of Sin)(賈樟柯):蘇三起解

MyScore7.8

touchofsins002   

賈樟柯是位風格寫實,個人特色濃郁的導演。早期作品中,樸質的橫移鏡頭,照著中國底層社會的眾生臉孔,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照著主角小人物的心理變化天注定』影像上少了些那麼濃郁的作者特色,但卻是他近年來影像上最現代,也最親民的作品!四個小短篇的變化,讓天注定比他過去的長篇電影更容易閱讀,一次講四個故事去呼應一個主題,也讓電影題材的涵蓋面更廣,最終的結局也得以凝結成更有力道的收尾。

看過賈樟柯的其它作品,不難發現天注定』匯結了許多他作品裡的基本元素:

他擅於描寫中國社會底層人物,主角通常是陷溺在糾結困頓的生民百姓;他喜歡在電影裡揭露中國現況,在劇情裡穿插新聞時事報導/網路訊息、在情節裡反映紛亂的社會現象(搶劫/殺人);他關切山西媒災/大官貪瀆/三峽居民的居住權,也關心中國人民漂流的工作權,以及暴力與情色充斥的社會現況。他喜歡在電影裡加入流行歌曲演唱橋段,喜歡在寫實中帶點小小幽默,喜歡隱喻,喜歡融入京劇橋段延伸意涵…。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影評]KANO:半部好戲

MyScore6.7

kano00  

<關於本文 "KANO:半部好戲" 之補充>

本文撰寫才短短幾天,就受到眾多網友熱烈的"指教",我都收到了,由於個人時間有限,在此以下列文字總結,爾後此系列之留言就不再一一回覆與答辯了。

1.KANO這部電影是值得觀看的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