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

MyScore7.8  IMDB8.7

 地心引力00  

        第一次看到『地心引力』的預告片,目睹驚心動魄的太空災難與拍攝方式,真的很難不被吸引(當時還搞不清楚誰導戲?誰主演?),好奇著那個越『飄流』越遠離地球的太空人,倖存似乎機會全無!怎麼辦?要如何脫困?而導演藉由太空災難片,想要闡述什麼主題?在種種的好奇心驅使之下,我還是走進了戲院,而觀影結果倒也不失所望。 

           電影雖名為『地心引力』(Gravity,2013),但是裡頭的主要場景,還是集中在距地球600公里上的太空站,完全失重狀態下『沒有地心引力』的環境,算是頗有趣的命題。在地球上空的衛星軌道裏,存在著不少人造的太空垃圾(廢棄的衛星),造成了威脅(轟擊廢棄衛星導致的連鎖性撞擊),這個咱們一輩子生活在地表的人們不會去思考的問題,成為本片故事的基礎設定,也算有其新意了。

           『影像』,絕對是電影『地心引力』帶給我們的最大亮點。影片一開場,靜謐而悠遠的長鏡頭,影像主體聚焦在燦爛美麗的地球表面,我們只聽到太空人與休士頓基地的閒聊對話,伴隨著曲調輕鬆的老歌,之後,逐漸漂近的太空船與悠遊漫步的太空人Kowalski(喬治庫隆尼George Clooney飾演),隨著影像比例的放大而逐漸成為敘事主體。

地心引力05  

            Alfonso Cuarón這樣的鏡頭調度很有意思,透過鏡頭變換轉換敘事主角的優良範例可不只這一個。

           在太空人Stone(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飾演)遭遇轟擊而墜往宇宙深處的漂流過程中:鏡頭先拍逐漸翻轉遠去的太空人身影,搭配恐懼的聲音與喘息,輔以神祕璀璨的星河背景,接著再以另一顆太空人逐漸漂近的中景鏡頭,逐步放大到可以識別太空人面部倉皇表情的特寫,以上都是『客觀第三者觀點』的不同鏡位。隨後鏡頭融入太空罩內一轉而成為太空人的『主體視點』,讓觀眾感受主角的翻轉與視角,體會那種越來越遠又搞不清楚位置的恐懼情鏡。最終,鏡頭再重新拉開與太空人的距離,重新呈現太空人逐漸漂流遠離的『客觀事實』…。這樣的星際影像,勢必要藉由高超的特效技巧為基礎才能達成。而特效技術,許多電影公司找來的團隊都有,但能夠像這樣巧妙而不落俗套地設計並操控鏡頭,就讓我不得不打從心底為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來鼓鼓掌了。

地心引力07  

 地心引力06   

        其次,在失重狀態下,對於慣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漂流方式等細節,這部電影有呈現出一程度的力學考究與細膩度。看慣了一般電影爆炸/轟擊的場景(爆炸完,物體揚起後必然墜地,是想當然爾的視覺經驗),突然看到太空下物體遭撞擊的力學變化,真的是非常震撼(因為,平日不會去思考到太空中撞擊的物理變化)。例如,如果長臂型物體被撞擊到其中一側,它就有可能出現以撞擊點為中心的旋轉變化(也含一定能量的平移變化),沒有磨擦力之下,會一直往某方向而去。這也是為什麼幾次的太空殘骸的衝擊,除了視覺效果外,觀察物體撞擊的相對運動是否合理,也是個很有趣的觀察點。大體上,幾次轟擊的畫面做得都很逼真,在太空無聲的背景下,只看到一堆撞擊後的太空碎屑飛濺過來,這種無聲的敵人,在戴3D眼鏡時,效果可是會好到讓人忍不住地多眨幾次眼呢!

地心引力02  

而個人覺得唯一有瑕疵的是George Clooney選擇漂流的那場戲,有違我個人的力學認知,正在思考中,但整體而言仍然瑕不掩瑜。

(ps:下段為個人對此段電影細節的想法,未看電影者建議略過…)

(在俄羅斯太空站時,兩人方向都是向外漂流,只靠幾根線材鉤住Sandra Bullock的腳,George Clooney認為線材太脆弱,無法承受兩人重量,於是決定犧牲自己,解開鉤索,向外漂流。問題是當兩人能夠維持那幾秒的對話時,從影像上看來,太空站/線材/Sandra Bullock/George Clooney已達成靜力平衡,否則也不可能講那麼久,線材應該會在幾秒內斷裂…。依此前提下,便不該是George Clooney一解鉤就漂流的狀態。其次,無論是否靜力平衡之下,George Clooney只有解開鉤索,企圖減輕繩索負荷,但未去推Sandra Bullock來施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此情形下,Sandra Bullock回到太空站的唯一方式應該還是拉繩攀回,但電影表現的似乎不盡如此…。此幕細節我依殘餘的印象推敲,待之後有機會看第二次時再行確認了…。)

地心引力03  

詩人也許會浪漫地吟唱:『讓我們漂流在浪漫的銀河吧!』,如果飄流的不是詩句般風花雪月的浪漫,而是真實的處境,那又該是何等恐懼又悲慘的狀況呢?Sandra Bullock這次雖然許多臉部表情都藏於太空罩底下,但是透過聲音與呼吸,還是成功地傳達了倉皇失錯的恐懼感,表現其實比她得奧斯卡女主角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2009)還來得讓我印象深刻(ps:個人對於她當年得獎是有點成見的…)。而George Clooney維持以往的帥氣與沉穩,優雅與一派輕鬆的太空漫遊,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都『安全地』延續他以往給人的螢幕形象。至於那個『休士頓』指揮官,還是找到了Ed Harris來做聲音演出,如果你還記得Ron Howard多年前執導的『阿波羅13』(Apollo 13,1995),你就會在心底有個巧遇老友的會心微笑。

地心引力01  

本片的核心主題,在於探索孤絕求生的意志。就如同Stone在昏死的夢中遇見精神導師Kowalski所說:在星際中,你可以選擇在這裡舒服安靜地死去,隔絕人群,還是嚐試奮力回家,即使有墜機的風險。這類的主題可以對映到Stone喪女的孤絕心理狀態,也可對照到凡夫俗子內心封閉已久的心靈,你要選擇在自己閉鎖的小宇宙裡孤獨地死去,還是嚐試求生,渴望最終能夠輕吻地球的泥土。Alfonso Cuarón在片中,曾讓Sandra Bullock在太空艙擺出嬰兒在子宮中的捲曲姿勢,有否更深的哲學意涵,因線索不足,我不得而知。但電影結局最終告訴我們,儘管風險不低,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一件幸福而值得嚐試的事。

『地心引力』(Gravity,2013)的觀影重點還是在於電影特效帶來的視覺震撼,精明而優異的視覺調度展現導演Alfonso Cuarón主體轉換的敘事能力,合乎力學的碰撞效果帶給觀眾極少思及的視覺體驗,導演Alfonso Cuarón敘事簡潔,不激情亦不過度濫情,沒有太多贅戲與油膩感,無論是娛樂性與質感都能兼顧一定品質而不流俗,是部符合安全又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你不需要認同我的觀點,但IMDB已狂飆到少見的8.7高分,也許就是一個最好的指標了。

 

Kafel Chang 卡費羅 2013/10/05

[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電影影評]地心引力(Gravity,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