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拔一條河(楊力州):作者的視角

MyScore6.7

短評:作者的視角決定了電影/紀錄片書寫的風格,要寫實/要勵志/要動人/要熱血,全憑視角背後的企圖而定

拔一條河00  

           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作品『拔一條河』(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2013),這次將觸角延伸到遭受八八風災肆虐而逐步站起來的高雄甲仙,以小朋友拔河比賽的拼鬥精神,衍生到大人們從灰色絕望中,受到激勵而反思,並開始與現實生活『拔一條無形之河』。整部紀錄片充滿正向思維,充滿鼓舞人心的企圖,導演明白而不掩飾地運用紀錄片這項工具,關懷弱勢偏鄉,弱勢族群,也企圖為台灣這個已經烏煙瘴氣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新而正向的力量。

           記錄片從八八風災的怒濤影像開始,代表甲仙鄉進出門戶且在當地人心中有著重要意義的甲仙大橋在災後斷裂,同樣被摧毀的還有外地人所知悉的小林村,地毀人亡的天災結果帶來的是生命/財物與心靈的永久傷害。南橫的路崩也斬斷了曾為南橫旅人重要補給站的經濟定位,這樣的甲仙,就如同重病的人又失去工作一般,可以想像,甲仙人是怎樣也很難重拾昔日歡愉的。

拔一條河06  

           楊力州導演的團隊進入此地後,透過他們的鏡頭,讓我們發現了全台少見/獎勵學童閱讀的7-11店長;對地方發展頗具見地的冰店老闆;想培訓一個讓孩子揚眉吐氣的拔河教練;願意無條件從台北回鄉付出的在地女兒;堅守崗位的公務人員們,以及一群願意付出心力的新住民媽媽。這些人在災後所做的,讓我們看到台灣純真的善念,更有著拔河不放手的堅持,一如那群孩子們在拔河場上想要爭取的純粹勝利

拔一條河04  

學生在拔河場上的競技,贏者笑,輸者哭,但器材和設備不如人的狀態,加上偏鄉小學校選才條件不若都市學校選手層厚實,能夠拼到全國第二,的確是相當值得驕傲的成就,靠得不僅是練習,更是精神上的堅持力。而成人在與真實生活的拉扯上,涉及到冷酷的現實/社經/物資條件之影響,要能夠像小學生拔河般地逆境而勝,難度更高,除了精神力外,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想法與規劃,更多資源與專才的投入才有可能。一如台灣這座困頓/空轉十幾年的孤島,政治效能低落,特權貪汙囂張,民粹理盲濫情,對外競爭,前有昔日阿蒙南韓阻擋,後有追兵大陸夾殺,如此困境,得想實際而可用的對策與方法,並不是拍拍『陳偉殷:投一顆球』,『曾雅妮:抓一隻鷹』,『吳寶春:烤一顆麥方』之類的紀錄片便可以解決的。

拔一條河01  

但的確,台灣需要這樣的電影來闡述正向的價值,小朋友的努力鼓勵了大人,大人的真情對待感動了導演,導演紀錄片的拍攝也鼓勵了地方,互為因果,拍攝者與被拍者逐漸融合的默契也逐漸凝聚這部紀錄片的共同目的,用意相當良善與正面。

因此我們很難去苛究小學生拔河運動的獲勝與大人獲得正向鼓勵的關聯程度,鼓舞也許是有的,但也許導演視角集中的都是地方熱心人士身上,因此,這樣的連結是否在無形中被刻意選擇或放大?才能讓『有形的拔河』到『無形的拔河』的主論述顯得順理成章?(甚至末了設計一場大人的趣味拔河運動呼應主題)。拍攝者許多場景截取至慶典活動(運動會/炒菜PK賽…)或刻意設計的企劃(新住民婦女婚紗),這樣的企劃場景雖是一個觀察面向,但能看到的僅是積極參與者的面貌,那未走出家門/或走不出陰鬱的那些人的角度又在哪?(就如同公司大型活動,如果只拍攝主辦籌劃的人資部門同仁的努力,只拍攝大老闆與員工表象的歡呼照片,就看不到潛藏在一般員工背後的其他問題)。是被忽略,還是被紀錄片作者,帶著目的地刻意選擇與掠去?

拔一條河03  

話雖如此,我個人還是相當敬佩台灣有這麼一群影像工作者,花費這麼多時間與心力,挖掘屬於這片土地好的一面。這部紀錄片用原產自印尼民謠的『甜蜜蜜』,來類比並期許新住民被台灣這片土地所認同;用小朋友奮力拔河的畫面,搭配剪輯來比擬怒濤洶湧的生命拔河;揭露了這麼多有心志士,這麼熱心地為這片土地好,無私分享與付出的溫情故事。這些面向,都有著取材面向上的成熟與溫潤,也成為台灣這片人文瘠土所必須施灑的必要養分。

 

Kafel Chang 卡費羅 2013/09/09

[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電影影評]拔一條河(楊力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拔一條河 楊力州
    全站熱搜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