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沒有大師,不代表無法走出自己的路

MyScore:8.0 IMDB:7.3

The_Master-20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世紀教主』是對『信仰(或信念)』的一道犀利兩面鏡,一端照著『信徒』,反映著教主對信徒帶來的生命變化與疑惑造成的信心危機;另一端照著『教主』,揭櫫教義邏輯的缺陷以及教派組織對挑臖的反擊。而理論的不完美與懷疑直接會導致信仰的缺口,曾經堅定如山的狂熱,也會產生微妙的質變與逃脫。如果你曾是某種狂熱信仰下的逃兵,相信觀看本片會獲得比一般人更大的共鳴。

The_Master-13  

        喬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演出的Freddie Quell無疑是本片的重心,將一個衝動/焦慮/難以自制/性飢渴的海軍退伍士兵詮釋得十分到位,刻意消瘦/微駝身形/歪嘴也有外形上的加分效果。本片主要描述Freddie這個社會邊緣人與菲力普西蒙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的教主(Lancaster Dodd)的情誼故事。兩人因Freddie的調酒專長開啟了友誼,也因為Freddie折服於教主的療程功力而產生跟隨的主從關係。更有趣的是兩人一個莽撞/一個深沉;一個訴諸肉體/一個發展心靈;就連面對敵手攻擊的反應都有天差地北的不同;從兩人同時被監禁的這場戲也有著高度反差的觀影趣味。這兩位優秀的演員互相衝擊,再加上艾美亞當斯的演出,使得本片在表演質量上相當突出。

The_Master-14  

        能夠折服群眾心靈的組織,其領袖必然有其魅力與過人之處。教主對Freddie的那場『不眨眼的詰問療程』堪稱一整套智者功力的展現,相當精彩,從連續詰問到閉眼回想(Memory),回到受治療者創傷的記憶深處去療癒創傷,想一個字(Flower/Leave)或一首歌,也呼應著We record everything to our life time的治療方式。而對Freddie幾場近乎魔鬼特訓的練習過程,從觸碰物體的想像力,變更眼珠顏色創造力,到受人對看挑臖而不怒的專注力,導演給了長達十分鐘的配置,藉此表達信仰追求的難度與歷程,需多所修鍊,絕非平凡易得(否則人人皆輕易得道與成仙了)。而得道者(能夠想像木頭會呼吸)與一般人(木頭就是木頭)所見的不同,抽象與實物的差異,智慧與凡人的距離,也在導演給予的影像裡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描繪與諷刺了。

The_Master-15  

        信仰必然有著一群忠誠的跟隨者,相對地,也會有刻意放大攻訐的批評者。來自外部的批評,給予強力反擊多可處理;但來自內部質疑,甚至是理論架構的缺口與教主的不完美,其實更令人信心動搖。在喬昆菲尼克斯飾演的Freddie身上,我們看到跟隨者的狂熱與忠誠,對付教義挑臖者與批評者直接訴諸武力是他原始本能的行為模式,但此時被種下的『疑惑』種子也悄悄萌芽。在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劇本裡更直接挑戰教義的矛盾,在教主第二本書的『Can you image?』推翻了原本『Can you memory?』的既有療程觀念,因此難以在忠誠教徒的詢問下自圓其說。教主的新發現---Source of all is you與The Secret is laugh的說法更令人摸不著頭緒,似乎教義也過於淺薄。而在面對質疑與挑臖時,菲力普西蒙霍夫曼飾演的教主不只一次地失控發怒,當Pig Fuck失態的言語脫口而出時,其實已讓教主喪失了辯論教義的所有優勢,加上艾美亞當斯(飾演教主之妻)一場強硬的反擊言論(教派隱藏人物)與幫教主自慰的戲碼,更加暴露出這位教主離所謂應有的『完美』甚遠。因此,最終Freddie的離開,其實代表著信徒在信仰/偶像與懷疑中間的缺口,剪力自然容易由此斷開。

The_Master-02  

The_Master-09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在本片的影像風格偏愛近距離的面部特寫,強調主角細部表情的變化,在教主與Freddie對話的過程也偏愛1/2的正面表情與1/2背影的構圖模式。片子以深藍汪洋滔浪起頭,搭配略帶驚悚感的配樂,散發出些許詭譎感,讓人想起這幾年類似起首式的『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2010)、『布蘭登棒棒糖』(Brighton Rock,2010)這兩部還蠻有意思的電影。音樂選得不錯,"Get Thee Behind Me Satan"與"Changing Partners"這兩首老歌相當具韻味而讓人沉醉,尤以後者深得我心。

The_Master-02  The_Master-03  

        最有意思的是:經過一番教主洗禮的Freddie,即使最終未選擇繼續跟隨教主發展,但這段歷程的確已相當程度地改變了他。即使到影片後段,同樣找女人做愛,他已可本能地玩起療程手法並與女子進行快問快答的遊戲。所以,即使Freddie最終仍無法『得道』,仍無法完全擺脫原始『動物性』的衝動,但在片尾"Changing Partners" Helen Forrest優美的歌聲下,同樣躺於沙丘堆砌的女體酥胸旁的Freddie,其實已不再是原本那個低等莽撞的Freddie了。

The_Master-18  

        在我看來,Freddie已成為一種在信仰追尋過程中絆跌,構不上理想境界的追求者的共同圖像。這種信仰(或信念)的追求失敗並不可恥,即使仍在黑暗世界跌跌撞撞的摸索,點點滴滴都會匯為人生智慧積累。最終,我們這些曾經追求過,但未能成聖的人,其實也就如片末Freddie那樣曾經歷過/也被改變過。即使不再跟隨大師,那又如何呢?

沒有大師,不代表我們就無法走出自己的路…。

 

Kafel Chang卡費羅 2013/03/24


片尾曲:"Changing Partners" Helen Forrest

 

Freddi攝影師時期音樂:"Get Thee Behind Me Satan" Ella Fitzgerald

 

 

[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電影影評]世紀教主(The Master)

arrow
arrow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