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其他電影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電影]卡費羅之2014年度佳片

卡費羅之2014年度佳片  

對於電影的評價,其實是相當主觀的,不是票房說了算,也不是有得獎的就是好的(但的確是可參考的指標)…。電影可以是舒壓的輕鬆的、奇幻的、不按牌理出牌的,也可以是寫實的、深沉的、嚴肅的,但無論以何種形式呈現,我認為好的電影應該具備創意、思考、讓人發想些什麼並且得合乎最基本的邏輯。

今年受限於時間,我僅看了近百部電影,很多是回溯名導過往舊作(這種縱向時間軸的觀影模式讓我個人收穫很大)。新電影基本上我只看可能會不錯的電影,約莫70部吧!

茲針對2014年度台灣院線上映的有特色的電影列表,可供參考:

排序代表個人主觀喜愛的程度: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歡笑背後

robin_williams   

國語歌曲『小丑』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 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也許這正是好萊塢影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人生寫照。

這位堪稱一代喜劇泰斗的巨星在2014/08/11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死亡固然是人世必然面臨的常態,但羅賓戲外人生的選擇與螢幕形象竟如此不同!?倒也給影迷無限的驚訝與遺憾…。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戲裡人生,往往連結著喜感,歡樂,撫慰並鼓舞著人心。他可以是挑戰傳統/求新求變的中學老師(春風化雨);也可以是充滿耐心,鼓勵人才的大學教授(心靈捕手),他可以渾身充滿活力(早安越南),也可以扮醜搞怪且充滿溫情(窈窕奶爸),並安定著長出尾巴/惶恐的幼小心靈(野蠻遊戲);他可以是親切穩重的羅斯福(博物館驚魂記),也可以是謹慎細心的艾森豪(白宮第一管家)…。羅賓威廉斯的戲裡外型儘管多變,但實際帶給人的特質卻大抵相仿,這是他的最大優勢(帶給人歡笑/穩定/樂觀),同時也是他的缺點(角色限制性),他雖不是我最喜歡的演員類型,卻絕對是值得敬重的專業演員。

有一段軼聞是:私底下的他,在好友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Reeve)全身癱瘓住院療養之際,他來到醫院,假扮起俄羅斯的瘋癲醫師探病,讓憂愁多日的好友,終於笑顏綻放的故事(參考維基),著實讓人感動。可以想見,他是一位竭力將歡笑帶給別人,而將憂愁留給自己的人,無論是螢幕前/後皆然…。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悼念菲力普西蒙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

菲利浦西蒙霍夫曼14    

2014/2/2,好萊塢演技派男星菲力普西蒙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於自宅疑因過度使用海洛因猝死,台灣媒體也第一時間大幅報導,相較於當年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自殺時,幾乎鮮少新聞報導的狀況,可見名演員的知名度恐怕還是比名導演高得多。

菲利浦西蒙霍夫曼00  

真的很可惜,繼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猝逝後,影壇又少了一位Online的演技派男星,這兩位都不是安享天年,一位是46歲毒品濫用,一位是29歲藥品濫用。兩人同樣都是2006年奧斯卡男主角的入圍者,一部是『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2005),一部是『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5),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在當年即獲得榮譽。希斯萊傑則在過世後的2009年奧斯卡,以黑暗騎士』狂放的小丑獲得追封男配角獎,巧合的是,當年菲力普西蒙霍夫曼也以『誘·惑』一片入圍陪榜…

菲利浦西蒙霍夫曼09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與咎愛(The Past)

MyScore7.6 IMDB8.1

咎愛00   

電影『咎愛』(The Past,2013)的片名取得相當貼切,精準地帶出戲中男女感情世界裡的『舊愛』與『咎愛』...。從第一幕機場接機戲開始,唇語表達的默契,讓人以為這是久別重逢的夫妻,但其實這是男方Ahmad (Ali Mosaffa飾演)協議離婚旅程的開始。隨著鏡頭再帶到女方Marie(Bérénice Bejo飾演)家中的兩個小朋友,觀眾才知道女方已經與新男友同居。等到大女兒Lucie(Pauline Burlet飾演)出現,再接續到洗衣店的往事揭露…,更多的事件與衝突,一步步挖掘出更多的『舊愛』與『咎愛』,也逐漸凝結匯流成末段的戲劇效果…。

這樣層疊敘事的能耐是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的專長,也是他電影好看的地方,從他廣為人知的作品『分居風暴』(A Separation,2011)即足以映證,相信也不會有什麼人站出來反對。

與其推薦『咎愛』,倒不如直接推薦阿斯哈法哈蒂這位導演,因為2013年金馬影展上映了他所有作品,對台灣觀眾而言是相當難得的機會,看過之後,更令人衷心推薦。可以這樣歸結吧:他是位擅於敘事,能創造戲劇衝突,且風格親民的導演,作品水準平均而整齊,在影展電影中算是平易近人的類型,說真的,每部我都喜歡。但如真要列舉他最好的兩部作品,我的選擇會是『海灘的那一天』(About Elly,2009)『分居風暴』(A Separation,2011)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卡費羅之2013年度佳片推薦

2013-Movie-1  

又到歲末年終之際,也是每年企業該進行年度盤點的時候。由於時間與耐性皆有限,個人平日除球賽與新聞外,幾乎不看電視(甄環/籣陵/半澤我不熟),只看戲劇密度較高的電影,週週緩慢累積下來的結果,今年照例也看了百來部電影,茲就今年所看過的,列出個人覺得較喜愛的影片以為紀錄。

選取範圍:

以台灣地區2013/01~2013/12上映之電影(很多是2012年國外已上映之影片,還有一部分是2013年初奧斯卡之熱門片單);排除記錄片;不分影片類型(大亂鬥);不分地區(還是大亂鬥);當然,也必須為我個人所看過的電影...。所有的電影排名都是個人的主觀判斷,排行代表喜愛度之名次。

卡費羅之2013年度佳片排名: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記錄片]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

[記錄片]伍迪艾倫:笑凹江湖

[記錄片]庫斯杜力卡:夢遊狂人

2013072403232423088  

           好的導演記錄片,是快速了解一個創作者內心想法的捷徑,挑了九月上旬的某個假日,一連看了羅曼波蘭斯基/伍迪艾倫/庫斯杜力卡三位導演的記錄片,雖然連續三場電影加上北上路途的確會讓身體有點疲累,但精神上卻滿是醍醐灌頂之暢快。

13751655501292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母侵(Mama)(2013)(Andrés Muschietti):天才小童星

MyScore6.0 IMDB6.3

(本文含部分恐怖片照片,不喜歡此片型者請勿進入)

Mama00  

           兒童的純真無邪,絕對人見人愛,也是人類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但倘若將邪氣與詭異都放入一個純真的軀殼裡?那又該會是怎樣的恐怖感呢?

           本片吸引我原因的是:它詭譎的氣氛與神秘Mama的特殊故事設定,當然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這位演技派女星在電影裡會如何地被驚嚇?嘿嘿。這部電影將一個佔有慾很強的母親塑造成怪物的形象,怨念與仇恨,當然是恐怖片不會少的幾種元素。而兩個受怪物養育長大的小女孩,從失蹤前的純真,到被尋獲後的陰沉,形成一種反差極大的恐怖感,是我認為本片做得最好的地方。可惜的是『母侵』犯了『虎頭蛇尾』的錯誤,前半段精心營造的恐怖氛圍,在後半段Mama出現後,一幕幕恐怖電影的公式套用,一個個可被預測的該枉死的人,主角照例地查到鬼魂心結,還有著嚇人無力的Mama形象(特效不佳),都讓本片失去成為經典恐怖片的可能性。話雖如此,我還蠻喜歡本片中的小演員(飾演小女兒Lily的Isabelle Nélisse),就稍微註記一下她的好表現吧!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影評]露西亞離開之後(After Lucia)(2012)( Michel Franco):冷眼觀察

MyScore:7.2 IMDB:7.1

短評:Michel Franco的電影鏡頭就像第三者般默默觀察,於是『暴力』在無聲中進行,在無聲中完成,越是低調的表現手法,反而越凸顯它的真實與駭人力量。

露西雅離開之後-00    

        『露西亞離開之後』(Después de Lucía,2012)這部小品是2012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最佳影片,也代表墨西哥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未入圍),衝著這兩個理由,本片是值得花點時間一探究竟的。

        影片開頭,一顆由轎車後座向前方拍攝的靜止鏡頭,從父親Roberto在車廠牽車 / 一段路程的行駛 / 直至棄車走入對街中,長達數分鐘之久的一鏡到底,宛如一個置身後座的第三者正在默默觀察(不只這顆鏡頭,還有” Roberto下車揍人/Robert駛船疾行”…等片段)。Michel Franco在這部電影用了不少中/長景的定位鏡頭,用來強調客觀而抽離的觀察,拍攝技巧不炫技,演員演出不浮誇,不刻意強調戲劇化,只強調故事與事實的呈現,使得『保持距離的觀察』成為本片最特殊的作者風格。而『暴力』總是在無聲中進行(一場在廁所內聽不到嚎泣的強暴戲),也在無聲中完成(海中快艇疾行的Roberto),越低調的暴力表現手法,反而越凸顯它的真實與駭人力量。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亞果出任務』,最佳導演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台灣的新聞台除了”youtube”與”行車紀錄器”外,總算報點有意義的新聞了,提到近十年來最佳導演得主只有李安兩度與最佳影片擦身而過,這是真的,但亞洲人真的比較吃虧嗎?來查一下奧斯卡歷年入圍與得獎資料其實會得到些有趣的發現。

oscar-2     

Q1:歷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卻與最佳影片擦身而過的除了李安,還有誰?(和李安同病相憐的朋友?)

Ans

自1990年迄今(共24年),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得主相同的共18位,佔75%強(顯示此兩獎項具強相關),而僅得最佳導演卻無法獲得最佳影片的則有6位

1. 其中李安的確佔了兩次,『少年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3),今年最佳影片為『亞果出任務』(ARGO,2013)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2011)( Jean-Marc Vallée):放手的智慧

MyScore:7.5 IMDB:7.1

 花神咖啡館-03  

        『花神咖啡館』不是法國咖啡館,它是首曲子,是電影中1969年母子沖泡咖啡必播之曲;也是電影中2011年男子邂逅外遇情人的定情曲。導演尚馬克瓦(Jean-Marc Vallée)以他不俗的音樂敏銳度與巧手,將兩個年代/兩個平行無關的故事作了交錯與連結,精確譜出人生中面對感情糾葛的選擇,而到片末,最終我們竟發現,『執著』與『放手』產生的結局竟是如此的不同。

花神咖啡館-13  

        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有付出;有付出,自然希望回饋;付出與回饋的正向循環加深了愛戀,產生了佔有,進而產生感情的癡狂與執著。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卡費羅的2012年度佳片與爛片:

        我個人2012年共看了128部電影,其中90部院線片,38部影展電影,其實也不算少,基本上看得多就會生成一些鑑別力,因此還算有資格評選一些佳片或爛片(當然純為個人觀點)。只是我多數都看二輪片,因此有不少片台中沒上二輪便無緣觀看與評價。我心目中的最佳外語片是”愛慕”,最佳華語片是”奪命金”,但都不是2012年台灣院線上映影片,因此就不列在以下推薦片單之中了。

年度佳片是我個人看過且喜歡的片單(以台灣2012年上映時間為基準),列入順序為個人喜好,具濃烈主觀意識。評選標準為具亮點,具特色,部分影片觀影過程會有點挑戰,不是每片都適合你喔。

 The Artist  

(一)卡費羅的2012年度佳片:

1.大藝術家(The Artist)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悼念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

tony scotte-01  

           上週當全台灣都還壟罩在淫少新聞與天秤颱風效應時,可能沒幾個人注意到,好萊塢大導演東尼史考特在2012/8/19於洛杉磯跳河輕生的消息。姑且不論原因為何,在68歲的導演盛年結束生命,都是影壇與影迷的損失。他雖無太多的影展獎項肯定,卻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大導。我沒有資格評論他的作品的歷史定位,姑且整理一下他的作品年表緬懷一下。

           Tony Scott成名作品為1986年與Tom Cruise合作的捍衛戰士(Top Gun,1986),這部描述空軍飛官的故事,Tom Cruise的帥勁帶動起當時的空軍風潮,主題曲也相當流行,是我國中記憶的一部分。隔年趁勝追擊的比佛利山超級警探2:轟天雷(Beverly Hills Cop II,1987),主角是Eddie Murphy當時也頗受歡迎,我對比佛利的隱約印象就來自於此片。之後,他拍的名片就是赤色風暴(Crimson Tide,1995),和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1998);赤色風暴有著正義與背叛的掙扎,一段副艦長將艦長解職的橋段相當精彩。而全民公敵則揭櫫現代世界電子監控的撲天蓋地,除情治機構權謀外,現代人活在一個無處不受監控的世界才是真正可怕的敵人。這樣的概念在之後的鷹眼,謊言對決等商業電影都可以看到,但全民公敵絕對是此類型的一個濫觴。

           導演往往有御用或偏好的演員,如同Tim Burton vs Jonny Depp的模式;Tony Scott偏愛與Denzel Washington合作,其分別合作過赤色風暴(Crimson Tide,1995),火線救援(Man on Fire,2004),時空線索(déjà vu,2006),亡命快劫(The Taking of Pelham 1 2 3,2009),煞不住(Unstoppable,2010) 等五部電影,原則上個人全數推薦。如果拿IMDB來做參考指標(不盡然完全正確),兩人合作的平均分數為7.02;非兩人合作的為6.39Tony Scott的總和平均為6.63。從這個指標可看出魚幫水,水幫魚的結果,在大眾口味上有所提升,這對商業電影導演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關鍵要素。

           當然他也有評價較低的電影,如女模煞(Domino,2005)IMDB只有可憐的5.9分,難以讓人有勇氣去挑戰。而1990年左右的幾片其實評價也平平。倒是烈火終結令(The Fan,1996)IMDB雖然是更低的5.7分,但裡頭Robert De Niro飾演的狂熱球迷相當精彩,故事結構簡單但讓演員有發揮空間,所以我反而很推薦此部(MyScore 7.2)。另外,1993年有一部少數的文藝片(True Romance,1993)評價也頗佳,但資料有限,我實在不知道這部是什麼了。另外,有人說他的電影逐漸走下坡,但其實前部煞不住(Unstoppable,2010),其實仍是一部相當吸引人的作品,他在情節與電影節奏的控制依然非常明快,也沒有太多鑿斧痕跡。所以我的看法是老導演雖不一定可再造經典,但平均水準也是不會輕易喪失的。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電影課了,四趟台北行+請假兩天換來的

取向:瑞典電影 & 相關衍生

主要導演:Ingmar Bergman ; Roy Anderson

評分標準:大師柏格曼自動加0.5(明明看不懂,但要附庸風雅),紀錄片多加0.5(I like it)

6/30 戀屍狂(La Sentinelle)(1992)( Arnaud Desplechin)

MyScore:6.0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