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歐洲電影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電影影評]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女神的力量

MyScore6.8 IMDB5.6

grace_of_monaco_ver3_xlg   

電影『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主要的故事情節,發生在1960年代好萊塢巨星Grace Kelly(Nicole Kidman飾演)息影,嫁入眾人稱羨的皇室豪門後,所必須做出的抉擇:一方面是獲得導演希區考克新電影艷賊的邀約,讓她有機會忠於自己的興趣,復出影壇,再次做她最愛的事(而不只在皇室中拍拍短片過過乾癮…);另一方面,則是面對受到法國總統戴高樂壓迫下的摩納哥國王夫婿與人民,她可否在童話般的真實人生中,真正扮演好摩納哥王妃這個角色?

當然,這部電影並未試圖改變歷史的軌跡,眾所周知,她選擇了後者,也造就如同電影片名中一語雙關的/優雅的”Grace of Monaco”

而電影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個無武裝,無部隊,無腹地,無物資供輸線,事事都得靠人的弱國(摩納哥),該如何抵抗環伺其周圍的強權(法國)侵擾?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形式凌駕意義

MyScore6.8 IMDB6.5

fx_fuen41441395_0024   

電影『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有著極為前衛不俗的開場:全然的黑暗裡,流離詭譎的電子樂音,由低迴沉吟逐漸轉為尖銳具侵略性,全然令人不安的節奏,伴隨畫面中央的小白點隨樂音逐漸放大,放大,最終咻然轉成強烈白光,緊接女聲單音/單聲/單字發聲練習,最終帶到人類瞳孔及片名”Under the Skin”的全白畫面。很棒的表現手法,可以隱約感受這是一種從外星萌發的生命開端。

其後,迅捷的重機騎士,藏匿路邊的女屍,Scarlett Johansson的更衣,駕駛貨車徘徊街頭的巡獵,都透露著奇特詭異的氣息。Scarlett Johansson彷彿急著認識這個世界的新奇:從女屍上的螞蟻,飛舞窗邊的蜜蜂,好奇的張望街上平凡的人群。Scarlett Johansson眼神放空,試著與路上男人攀談,一次一次的反覆中,有的男人順利下車,有的男人被色誘後慘剩皮囊。故事至此,色誘獵殺橋段,像極了中國聊齋『畫皮』的前半段,但這部電影並未完全依此軌跡,Scarlett Johansson也不完全是異形獵殺的樣本凶器,她持續展開了對世界的探索:練習像凡人一般吃蛋糕,卻只能嘔吐(學習做人);原本該獵殺卻釋放了怪臉男(第一次有憐憫感覺);與留宿她卻未貪圖她身體的男人萌生感情,差點情不自禁以正常體位做愛(第一次體會感情)(ps:小心!會破皮);末了,甚至反而遭遇到男人的強暴攻擊,原形畢露,只能抱著美麗的皮囊哭泣…。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Jonathan Glazer並沒有完全交代Scarlett Johansson和重機男子們的任務關聯或物種來由(外星異形?來地球目的為何?),也未揭露色誘獵殺男人的目的與作用(供應這些物種養顏滋補用?和『畫皮』一般?),但從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物種旅程看來,牠雖對這世界保持好奇探索,但執行上卻不如同類般堅毅無情,亦不夠設防人類的黑暗面,最終受害於人類之手,以結局來說是位失敗的物種…。我個人無法準確臆測這部電影到底要說些什麼?也無法洞悉導演的奧義到底在哪?但比起一般老梗電影,這部電影還是有著形式上的趣味與意圖。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呢喃之旅

MyScore8.4 IMDB7.7

la_grande_bellezza_ver3    

無疑地,觀看保羅索倫提諾(Paolo Sorrentino)『絕美之城』時,不由得會聯想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經典名作『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1960)。或許連結於諸多相似的羅馬場景(古典庭園/一再出現的噴水池);或許連結於以主角為核,反照週遭浮世眾生的相似敘事架構;或許連結於狂歡縱樂的歡愉,清議閒談的背後,卻難以掩蓋的虛空;抑或許只是我義大利電影看太少,所強加附會的刻意連結……

但無論如何,『絕美之城』絕對不算是『生活的甜蜜』的再生膺品,Paolo Sorrentino也絕不是奉Federico Fellini為唯一圭臬的複刻後輩。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同樣拍出了極其豐富的人物神采,以超越一般電影規格的水平創造出複雜與深刻『絕美之城』在音樂與運鏡上,有著更為精準而華麗的現代技法。『生活的甜蜜』則勝在對俗世空虛心靈的描寫,極其深刻。平心而論,兩者的豐富與內涵兼具,都是足以傳世的優秀電影作品。

托尼瑟維洛(Toni Servillo)的明星魅力,由狂舞派對中插入的第一顆叼菸/微笑鏡頭開始,在眾人迷亂/我獨笑』、『眾人漫舞/我抽離的螢幕設定中,無需介紹,即已吸納所有視覺焦點,同時簡明不語地向觀眾宣告了:主角正是我!!托尼瑟維洛雖無法像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一般,能單憑那股年輕帥氣瀟灑不羈的螢幕形象來吸引影迷,卻也能透過合乎自己年紀應有的直率個性深度思維,來樹立角色的風格魅力。而這部電影從他出現後,Paolo Sorrentino也刻意讓羅馬眾生圍繞在這位六十五歲的主角(Jep)周圍展演/發聲,道盡人生旅途中數不盡的細細瑣瑣的呢喃低迴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愛的遺憾

MyScore7.8 IMDB8.1

fx_flfr82278871_0023    

與其歸類『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是部同志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愛情追尋的電影。什麼樣的愛情才能刻骨銘心?什麼樣的愛情才能緊緊守護?一旦失去的愛,又能否挽回?導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用阿黛兒這個角色清楚而細膩地描繪了一個平凡女孩對愛的嚐試,愛的確認,經歷愛的疑惑與崩解,一如世間男女反覆追尋情愛的歷程

什麼樣的愛情才能讓你刻骨銘心?

電影裡,中學文學課裡談到的十字路口擦肩而過的『遺憾』,恐怕就是導演刻意埋入的解答。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影評]美麗.誘惑(Young And Beautiful/Jeune & jolie)(François Ozon):黑//

MyScore7.6 IMDB7.1

 美麗誘惑00  

佛杭蘇瓦歐容(François Ozon)的電影主題常在禁忌邊緣遊走,題材創新大膽,『登堂入室』(In the House,2012)連結了青少年慾望與中學教師對劇作家養成期待下的奇異關係;在『美麗.誘惑』(Young And Beautiful,2013)則將主角由青少年才子,變換為十七歲荳蔻女孩的成長故事。儘管性別不同,探索的情慾本質卻兩相呼應。電影敘事維持歐容(Ozon)作品一貫的流暢,音樂則相當好聽,與影片調性相輔相成,貫穿著整部電影開頭與結尾的靈魂。

主角是伊莎貝爾(Marine Vacth),一個芳齡十七的女孩。在夏天探索愛情,在秋天墜入援交世界,在冬天陷入家庭危機,在春天重新自我選擇。一個年輕而美麗的女孩,情慾與價值觀都在懵懵懂懂的自我摸索中產生,相較枯索無味的感情,每次援交就像一次嶄新而刺激的肉體探險,恩客可能比男友溫柔,金錢當然比同儕女孩更多。歐容(Ozon)劇本拋出的衝擊是:援交東窗事發後,母親傷心女兒偏差,恩客之妻好奇且感慨起自己青春不再的肉體,情慾管制肉體,禁制帶來刺激,這種狀況下,時屆春天,青春綻放的妳,是該剎車?還是繼續下去...??

歐容(Ozon)電影從不會有說教問題,他擅長用故事與影像來呈現這種情慾與價值觀的選擇,不作批判,卻多了份理解。最後一幕在音樂的律動下,畫面隨著主角伊莎貝爾的思索神情結束,真是多了份客觀而讓人激賞的人性觀察...。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失準的寂寞

MyScore8.0 IMDB7.8

短評:越寂寞的人,越沒有分辨愛情真偽的能力,名畫如果可以有膺品,那愛情呢?

寂寞拍賣師03    

義大利名導吉斯皮托那多利(Giuseppe Tornatore)經典動人之作不少,如『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1989)、『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1998) 、『真愛伴我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alèna,2000),都是值得找來一看的佳作。睽違多年,大師又出手了,這次的『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2013)找來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這位硬底子演員來詮釋主角(鋼琴師/鵝毛筆/王者之聲),人物形塑,故事轉折與內涵都堪稱上乘,我個人相當喜愛也相當推薦本片。

故事從形塑主角/拍賣師Oldman(Giuseppe Tornatore飾演)的過程開始: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影評]噢!柏林男孩(Oh Boy):整座城市的迷惘

MyScore:7.8  IMDB:7.3

 1111  

一杯喝不到的咖啡,一個晃蕩整天的靈魂,黑白精練的畫面,配上靈巧愉悅的爵士樂,噢!柏林男孩(Oh Boy,2012)給人的觀影印象相當簡潔而流暢,這是導演Jan Ole Gerster第一部的電影長片,初試啼聲就在德國勇奪六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劇本/配樂),充沛的創作力與故事內涵,完全沒有新手導演的生澀,未來前途無可限量.

柏林男孩01  

電影從男主角Niko(Tom Schilling飾演)晨起與女友道別的場景開始,對於女友邀約含混不清的回應,消極的態度,透露了主角對愛情的迷惘.Niko迷惘的可不僅止於此,我們在其後便會發現,原來這位翩翩少年已輟學多年,如同他在片中回應父親的質疑(這些年你都在做什麼?):我在思考...思考我,思考你,思考所有事....對做任何事都容易半途而廢的Niko而言,想做的事物和未來都很模糊,而作為他的父親能夠給他最大的幫助就是:斷絕所有金錢支援來強逼他長大...,也開始了這位男孩喝不到咖啡,卻只能抽煙的一天....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泡沫人生(Mood Indigo):天馬行空的奔放

MyScore6.8 IMDB6.4

 泡沫人生00  

           『泡沫人生』是一部相當奇幻奔放的電影,故事結構很簡單:高朗(何曼杜立斯飾),一位生活優渥而富有的年輕人,在朋友的宴會場上情不自禁地愛上了柯羅嬡(奧黛莉朵杜飾),經歷一連串偶遇,約會,結婚看似展開幸福而美妙的人生,卻在愛妻罹患疾病(風寒,胸腔內開了朵睡蓮)後徹底崩潰。電影影像由前半部的亮麗多彩/奇幻活潑的風格,在此急轉直下,畫質色調由彩色轉趨黑白,節奏慢了,蒙塵的窗戶與生活的現實殘酷都在高朗散盡財富後逐一浮現,一如中英文片名之意,一邊是瑰麗人生的破滅(泡沫人生),一邊是心靈深處的無限憂鬱(Mood Indigo)…。而生命中高潮與低盪的落差,也在誇飾的表現手法中獲得了適度的放大。

泡沫人生01  

泡沫人生03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愛的佔有慾(Child's pose):過緊的擁抱

MyScore7.0 IMDB7.8

 Childs pose00  

        愛的佔有慾(Child's pose,2013)是今年柏林影展勇奪金熊獎的影片,羅馬尼亞導演卡林彼得奈特(Calin Peter Netzer)拍攝風格平實冷靜,靠人物的對話與活動堆砌欲傳達的主題,影片流速中等,觀影精神並不會被冗長的對話所耗盡,反而在簡單的場景與言語中,能夠輕易地領略與專注。有這類拍攝風格的電影作者其實不少,影展也時常能看到某些精心雕琢的小品佳作,而本片能夠在柏林影展勝出的關鍵,可能還在於它能拍得真切,讓人感同身受吧!

Childs pose01  

同樣是母親電影,本片讓我聯想到韓國奉俊昊的『非常母親』(Mother,2009)這部佳作。『非常母親展現了一種母親追查真相的緊迫與犧牲的美感;愛的佔有慾則是呈現一個完全付出的失誤母親,過於控制與壓迫的愛,反而讓人質疑起愛與付出的方式,是否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個過緊的擁抱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 9頂假髮的女孩(The Girl with Nine Wigs):活在當下

MyScore7.0  IMDB6.5

 The Girl with Nine Wigs-01  

           面對絕症,誰不沮喪?誰不驚懼?德國電影『九頂假髮的女孩』,提供了一個相當獨特的正向觀點來面對病程,除了積極接受治療外,轉念,揮別負向情緒與封閉心靈,戴起假髮,敞開心胸面對人群與療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蹟出現…。

The Girl with Nine Wigs-02  

           『九頂假髮的女孩』描述一位21歲,正值青春年華,夢想無限的時尚女孩Sophie(Lisa Tomaschewsky飾演)罹癌的治療過程。這個原本看似悲情的戲碼,到了導演Marc Rothemund的手上,反而轉變為一個正面而勵志的小品之作。Marc Rothemund本來可以將電影調性拍得哭哭啼啼,賣弄傷悲,但本片的哀傷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加上影片前半部還算輕快的節奏,讓電影保有一定程度的清爽感(我最怕哭哭啼啼的日本片)。個人頗欣賞導演對於:『醫生告知Sophie罹癌時,音效的朦朧,父親的噙淚,Sophie自身的茫然,到獨自失魂般地走出大樓』這一連串的處理。在癌症掃描的部分,導演刻意運用鏡頭塑造機械對人體的壓迫感,也頗有視覺與意念上的特色。由於原著劇本乃基於真實世界的Sophie經歷改編,因此對於癌症被發現的歷程(胸痛/檢查),罹癌者內心掙扎(與親人/朋友取暖),一連串檢查與治療的程序(化療/放射療法/靜脈胸口注射…),病友的互相取暖,面對治療結果的忐忑心理(消失與否/擔心擴散)等歷程,都有著一定程度的細節描繪,也許我們不曾生病或照護過病人,但我們可由本片略為體悟失去健康時的殘酷狀態。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影評]登堂入室(In the House)(2012)( François Ozon):劇作家之眼

MyScore7.5 IMDB7.3

 登堂入室00  

        『登堂入室』(In the House,2012)這部電影,著實幫我們上了一堂編劇課。

        曾有著創作夢想的高中法文老師Germain(Fabrice Luchini飾演),在修改學生作業時意外發現,眾多資質拙劣的學生之中,竟有一位在敘事與文筆都相當超齡而突出的學生,這位16歲的璞玉Claude寫的內容是:進入同學家,並傾慕同學母親的曖昧題材。這激起了Germain的惜才心與窺探慾,為一圓自己過去未完成的作家夢,於是老師開始不斷向Claude提供課外寫作素材與建議,甚至不惜跨越規則與道德的禁區,直到反噬力量出現,吞滅了原本生活/工作/家庭,卻仍不願止息…。

        一個引人入勝的戲劇架構,故事主角往往需要一個目標或願望(Desire),為達成這個目標過程必定要加入一道道阻礙,阻礙越艱困,越有創造戲劇衝突與轉折的能力。故事的角色必要時需加入一定的獨特性,如此可增加故事的層次與豐富性。最終,在這樣的架構下,故事主角的達標歷程與心境便有一定機會能感染讀者或影迷的心弦。『登堂入室』透過老師Germain在白板的圖像,簡易而清楚地對我們說明了戲劇的構成通則,相信約可解釋70%~80%以上的戲劇類型,讓人一眼難忘。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2013)(Bille August):盲目的悸動 ?

MyScore:6.5 IMDB:6.6

 里斯本夜車-00       

        一部好的小說往往具有獨特魅力,可以吸引知音,可以召喚靈魂,讓人浸淫在情感思維/文藻詞彙,甚至進一步探索作家當時的時空背景,然後便完成了忠實讀者極其深入的心靈洗滌歷程,也近距離與作家達到了心靈交流。對於電影『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2013)的主角Gregorius而言,正是進行了這樣的心靈洗滌之旅,電影海報也相當貼切地傳達出這樣的意像。

        Gregorius(Jeremy Irons飾演)是瑞士伯恩的中學老師,生活穩定平實的他,在某天上班途中,驚見一名欲跳橋(跳河)自盡的紅衣女子。第一時間被他救回的這位神秘女子所遺留的外衣,口袋內正放著一本葡萄牙作家普拉多札記【文字煉金師】,在好奇心驅使下Gregorius翻開了書,深受文字感動的他便決定,暫時拋開那個循規蹈矩的穩定人生,獨自前往里斯本追尋關於普拉多.阿瑪迪斯以及那個時代的一切…。於是,Gregorius透過層層追尋,連結並重建了里斯本那個軍政獨裁年代裡,屬於年輕的Amadeu/Jorge /Estefania的故事,從反抗威權的壯志豪情,到濃烈情愛的殷殷追尋,從友誼/愛情的冷酷剝奪,到失落/拋棄的生命體悟,普拉多.阿瑪迪斯(Amadeu)的文字書寫了那個威權年代的淒狀絕美,也讓Gregorius憾動於他們曾經『真實活著』…。

 里斯本夜車-05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康提基號:偉大航程(Kon-Tiki)(2012)( Joachim Ronning/ Espen Sandberg):既生瑜,何生亮?

MyScore:7.2 IMDB:7.2

Kon-Tiki-01  

        有一個信念,相信它,證明它,需要不凡的意志與決心,甚至帶著某種程度的偏執,挪威大片『康提基號:偉大航程』講的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1947年的人類學家索爾海爾達(Pål Sverre Hagen飾演),他的理論認為: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的第一批居民,是位於南美洲的秘魯人在西元第五世紀漂洋而來。十幾世紀的航海時代以來,跨洲/跨洋的遷移並非不可行(哥倫布/鄭和…),但如果是在更古老的年代,沒有動力船舶,只靠洋流與風力的木筏,要如何完成這種幾不可行的遷徙?這個顛覆人類學與違反洋流邏輯的信念,沒有學者與出版社願意背書,要如何讓世人相信?索爾海爾達的選擇是:證明它,並身體力行『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通道』的信念。如果真的以同等條件漂流成功,也就代表著理論成立的可能性。

Kon-Tiki-07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影影評]謊言的烙印(The Hunt)(Jagten)(2012)(Thomas Vinterberg):難以抹去的印記

MyScore:8.3 IMDB:8.3

 Jagten00  

        『謊言的烙印』(Jagten,2012) 這部電影,以導演兼編劇Thomas Vinterberg對人性透徹的洞悉為基底,加上坎城最佳男主角Mads Mikkelsen精湛的演出,兼以攝影與配樂在美學上的加分,構築成一部精鍊而又誠懇的寫實電影。當全世界都對無辜的Lucas產生誤解與指控時,辯駁的無力與無奈,遂變為恆久且難以擺脫的烙印…。

Jagten05  

        Mads Mikkelsen所飾演的Lucas,是認真享受於幼兒園工作的善良教師,性格而英挺的外表下,有顆親近孩童的心。好友Thoe的女兒Klara也是其學生,與Lucas和小狗Fanny散步回家時的快樂,使得Klara不禁愛上這位帥氣的成人,但示愛受挫也讓早熟的Klara一時憤恨的謊話成為風暴的起點…。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電影影評]烈愛重生(Rust and Bone)(2012)( Jacques Audiard):肉體之必要

MyScore:7.2 IMDB:7.5

 烈愛重生  

        『烈愛重生』是法國片,法文我不懂,但英文片名顯然取得比中文片名貼切,『鏽與骨』(Rust and Bone)表達了兩個在生活中受挫的男女交會的故事。馬提亞斯修奈爾(Matthias Schoenaerts)飾演的阿里是一位個性自我,缺乏耐心,表達直接而肉體,在社會底層靠本能與小聰明求生的人物 (片末救子拳頭擊冰導致手骨碎裂,代表Bone);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飾演的史蒂芬妮則為鯨豚訓練師,在一次表演意外中失去雙腿,深受肉體創傷的她靠義肢站起,但心靈的療癒顯然更需要情感撫慰…(金屬義肢有鏽蝕可能,代表Rust)。兩個失落的人的相遇可算半個愛情故事,稱之為Rust與Bone相遇的故事較為準確,整片看完,『重生』的成分是有的,但是否夠格稱為『烈愛』?我想恐怕還有待商榷。

烈愛重生05  

        問題就在於建立於肉體關係的愛情,要如何轉化為更深刻的情感連結?而你的對手如果是個極端直率又自我的無賴,又該如何期待他的轉變?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花都魅影(Holy Motors)(2012)( Leos Carax):國王的新衣

MyScore:6.8 IMDB:7.1

  花都魅影-07   

大師作品,很少人敢說爛,即使看不懂,也要絞盡腦汁揣摩大師深意,『花都魅影』(Holy Motor,2012)就是這樣的電影,讓人不禁想起『國王的新衣』這樣的童話。   

花都魅影-09  

這部電影以Denis Lavant飾演的主角Oscar為主軸,他在白色加長型禮車內不停地變裝轉換身分。從清晨走出豪宅的企業家,到換裝成乞丐、動作捕捉演員、綠衣怪客、接女兒回家的父親、手風琴演奏手、刀疤殺手、槍傷銀行家、頻死老人、回猩猩家的父親…以及Oscar自己共演了11個角色。所有的轉換都在Holy Motors的車廂內化妝完成,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有專屬司機專責接送,並且從片尾Holy Motor車廠畫面也顯示,整個都市裡也有一堆這樣的演員存在…。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影評]浩劫奇蹟(The Impossible)(2012)( Juan Antonio Bayona):落單的恐懼

MyScore:7.3 IMDB:7.7

短評:最大的恐懼或許不在於海嘯本身,而是倖存之後發現只剩你自己…。

 浩劫奇蹟-00  

        做為重現2004年的南亞海嘯電影,西班牙導演胡恩安東尼奧巴亞納(Juan Antonio Bayona)的團隊的確做到了災難電影的細節重現,在震撼度與逼真度均有水準以上的表現,而娜歐蜜華茲(Naomi Watts)與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演出真摯,很難不令人動容。面對海嘯天災無情的掠奪,人類的渺小使得無力與恐懼相形巨大,然而最大的恐懼或許並不在於海嘯本身,而是倖存之後突然發現只剩你自己…...,家人卻生死未卜?

 Juan-Antonio-Bayona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電影]倒帶人生(Mr. Nobody)(2009)( Jaco Van Dormael)

MyScore:7.0 IMDB:7.8

短評:過度紛雜的元素增加了觀影的難度,混淆了要傳達的簡單意念

mr_nobody11  

        作為一部意圖拍出『蝴蝶效應』式電影,強調人生中『選擇』的重要性,在意念上,比利時導演柯凡多梅爾(( Jaco Van Dormael)的企圖相當明確而外顯,然而,在影片呈現上欲擺入過多選擇組合與置入未來科幻感,前衛的拍攝手法與跳躍式的走法,反而觀影上造成隔閡與障礙,進而模糊了原本欲呈現的主題意識。

mr_nobody00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電影影評]愛慕(Amour)(2012)(Michael Haneke)

MyScore8.2 IMDB8.2

短評:三段幻像

 Amour-film02  

        愛慕(Amour,2012)Michael Haneke繼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2009)後再次奪下坎城金棕櫚大獎的作品,為史上最速二度拿下此獎的導演。

Amour-film04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電影]即刻救援2(Taken 2)(2012)(Olivier Megaton)

MyScore6.8  IMDB6.8

短評:武力稍歇,智力依舊

 即刻救援2-000  

爽片在哪裡?就是主角能夠替觀眾完成現實上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替觀眾實踐某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撫平與撫慰現實未能達成的缺口。在現實中看到欺凌弱者的惡棍,你未必有道德勇氣能夠挺身而出,但連恩尼遜(Liam Neeson)能夠兩拳解決,或者一槍精準將他收伏。現實生活中遇搶遇襲,我們很難知道匪徒的行蹤與贓物可能的流向,但爽片英雄則可精準預測評估,並果斷採取行動。我們絕對沒有能力在幾十小時內搜尋大城市內某個被綁架的人,並且將阻擋拯救人質的上百混混一一解決,但連恩尼遜能,而且是秒殺。而這類的主角,除了自身能力強大,通常編導再加一兩項鮮明的個人特質(如:愛妻女的連恩尼遜;有點桀傲不遜的傑森史塔克),大致就完成這項商業公式的設定。當然,主角面臨的挑戰要夠巨大,困難性要高,寫實性要有,才會有認同感。一些拍壞的作品多半在於壞人最後太輕易被處理,欺負弱小很強,但最後對決卻顯得多話或愚笨的落差感。

        如果說即刻救援第一集是道道地地,徹徹底底的爽片;那懷抱這種心態去看即刻救援2的人,可能會稍稍失望或者是感覺爽度不足了。第一集的賣點在於連恩尼遜的動作場面,以及作為前幹員所具備危機預測與應變的智慧。第二集武打戲收了不少,你看不到如電動遊戲裡頭Combo連連的秒殺,雖然動作身手依舊,演員60歲了也老當益壯,但整體頻率與濃度下降不少。第一集連恩尼遜幾乎刀槍不入,沒人動得了他,但這一集你會看到他結結實實地挨了幾拳,不再是絕對的所向無敵,而這種無敵的Combo感可能是認同第一集的人,最直接感受到消失的元素。第二集著重在主角克服與處理逆境的智慧,當片中連恩尼遜自己也被綁起來的時候,觀影當時實在很難想像他要如何逃脫,但憑著聽聲辨位,再透過教導女兒協助從地圖上推論自身位置這段,在在都說明了這個角色的特質,最重要之處在於智慧與經驗所積累的決斷力,也因此成為本片中最為精采,也具邏輯性的片段。也就是說這部片的主軸由原本強調外放的/動作場面的,轉移到內在的/智慧的,接受度見仁見智,但我覺得是高潮戲的濃度問題。從IMDB裡頭第一集的7.9掉到第二集的6.8已經說明了一/二集存在的落差是觀眾普遍的共識。

文章標籤

卡費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